工作22年来,张婵娟先后经历了从人民警察到检察官的角色转换。不论是头顶警徽还是胸佩检徽,她都始终把公平正义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政法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审查逮捕,她敏锐查微析疑,是执着坚毅的执法先锋;公诉席上,她手持法律利剑,是指控犯罪的铿锵玫瑰;法律监督,她严守法律底线,是公平正义的守护使者;刑警生涯,她磨炼顽强意志,是公安画卷的美丽风景。
“战场”更迭 办案有力度更有温度
2011年,张婵娟从玉门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调动至白银市平川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工作。面对新环境新岗位,她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
工作中,她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办理批准逮捕的案件全部被做有罪判决无一错案。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她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审查一起非法拘禁案时,她认为犯罪嫌疑人谭某在外地打工偶尔回来看望女友,发生口角后阻止女友离开的行为虽然过激,涉嫌非法拘禁,但主观恶意不明显,社会危害不大且两人有一定感情基础,依法对谭某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同时从法理情的角度向被害人及其父母进行释法说理,最终两家达成和解。
经她办理的不批捕、不起诉案件150余人,达成刑事和解80余件,最大限度释放司法善意,体现了司法温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办案效果的最优化。
扫黑除恶 践行初心使命守护百姓平安
“守护一方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这不单是一句口号,更是作为一名检察官的责任。”这是张婵娟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理解。
2019年,扫黑除恶进入攻坚期,张婵娟作为第一检察部负责人带头办理了该院首例涉黑涉恶案件,卷宗中被害人的陈述让人心头沉重:“我只借了他3万元,可是利滚利最后成了14万元,还不上他就让人打我,还逼着我写了新的借条”。
她带领专案组加班加点对该案100余本卷宗进行审查,王某等人利用家族势力长期横行乡里、暴力讨债、敲诈勒索100余万元的恶行逐渐显露。针对案件证据的缺失等问题,她向侦查机关提出取证意见30余条,追加遗漏犯罪事实9起,形成了400多页24万余字的审结报告,牢牢锁定犯罪事实,最终团伙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案件宣判了,身为院扫黑办主任的她并未止步,对黑恶犯罪背后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撰写的2份综合治理报告均被区委印发各单位学习,针对管理漏洞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14份,帮助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社会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
带队领跑 锐意进取助力团队创新成长
作为刑事检察业务的负责人,张婵娟近年来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近千件,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损失千万元,经手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少说也有上百件。
在办理社会影响重大的“6·25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时,涉案被告人74人,被害人140人,诈骗金额660余万元,办案中她认真履职,对遗漏的诈骗集团主犯陈某纠正漏诉,最终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
“一个人把案件办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一批人,大家一起在刑事检察工作中追求极致,共同向着公平公正的目标迈进,这需要我们共同提升办案能力水平。”张婵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针对公诉人才断档、实战经验缺乏、案件任务繁重等诸多难题,她理清工作思路,转变管理模式,根据人员确定“工作搭档”,以“二帮一”导师制为平台,注重经验传承和团队建设,打造人才高地,多名干警获得省市级业务标兵等荣誉称号。她创建“公诉微讲堂”的学习方式,经验做法被《检察日报》头版刊登,着力打造的“不起诉公开听证制度”,被省委政法委《甘肃政法》登载并在全省推广。
工作22年,初心不因时光荏苒而改变;办案千余件,使命不因工作细琐而淡忘。张婵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女检察官入围奖、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记个人三等功2次,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张婵娟说:“为人要有柔肩更要有铁骨,办案要有法理更要有温情。”在政法战线上,这朵“战地玫瑰”迎风绽放,格外芬芳,演绎着一位平凡检察官的精彩人生!